[025]2025關稅大戰下的全球資產配置績效分析

 

前言

本文將針對全球資產配置中的主要投資工具進行系統性分析,涵蓋:全球股票ETF(VT)、全球債券ETF(BNDW),以及四檔不同風險等級的全球股債平衡型ETF(AOA、AOR、AOM、AOK)。透過詳細解析各投資工具的收益表現與風險指標,協助投資人依據自身目標與風險承受能力做出合適的資產配置決策。

2025年短期績效觀察:股債變化揭示市場情緒

於2025年第一季至四月底期間,全球金融市場籠罩於關稅爭端升溫、美國聯準會利率政策尚未明朗等多重不確定因素之中,導致四月出現顯著修正。此期間六檔全球型ETF的短期績效如下:


累積報酬率表現:債券與保守配置展現韌性

  • 表現最佳為債券型ETF BNDW:累積報酬率達2.4%,反映市場避險情緒升高,有利債市表現。
  • 保守型股債配置ETF AOK與AOM:亦有不錯表現,分別上漲1.94%與1.7%,驗證防禦型資產配置在市場動盪時期的穩定性。
  • 成長型ETF AOR與積極型ETF AOA:表現相對疲弱,報酬率僅1.17%及0.69%,顯示較高股票配置在市場不確定時期的脆弱性。
  • Vanguard全世界股票ETF (VT)累積報酬-0.22%,受全球股市調整影響明顯,成為六檔ETF中唯一報酬為負的ETF。

最大回撤分析:風險資產依舊動盪

  • VT最大回撤達16.51%:突顯股票市場仍處高波動階段,短線恐慌性拋售情形頻繁,顯示純股票投資的高風險特性。
  • AOA回撤12.94%:為平衡型ETF中回撤最劇烈者,反映其高股票比重(約80%)所帶來的波動風險。
  • AOR、AOM、AOK回撤依序下降:分別為9.77%6.54%4.96%,與其股票部位比例呈明顯對應關係,證實債券在投資組合中的緩衝作用。
  • 債券ETF BNDW最大回撤僅1.53%:顯示其在市場震盪時具備良好抗跌能力,適合作為避險資產。

短期市場小結:

2025這段動盪期間內,股票型資產普遍面臨壓力,而債券型ETF與高比例債券配置組合顯示出穩健防禦的效果。

整體觀察顯示:

  1. 股票比重與風險報酬關係:股票比重越高,潛在報酬也高,但回撤風險也隨之放大。
  2. 保守型配置的優勢:保守型與債券型配置則在動盪時期提供穩定收益與低波動。
  3. 全球分散投資的優勢 : 2025年四月爆發的關稅大戰,美股與台股的科技類股為重災區,富邦NASDAQ與富邦台灣50回撤最深,最大回撤達 -24.19% ~ -27.45%。VT因涵蓋歐洲、亞太與新興市場等多元區域,其下跌幅度 -16.51%相對溫和,顯示出全球分散投資的風險管理優勢。

2018-2025年中期績效分析:時間證明資產配置的力量

因各檔ETF成立時間不同,為求資料一致性與可比較性,本分析取最晚成立的Vanguard全世界債券ETF (BNDW)為基準,以BNDW上市日2018/9/6至2025/4/30約6年7個月為績效比較區間。分析假設於每年ETF除息當日即將股息再投入,以反映總報酬率表現。股價走勢、最大回撤與績效表現如下。




累積報酬與年均成長率:風險與報酬相互呼應

  • VT累積總報酬:79.36%,年化報酬率約9.25%,VT的長期報酬最佳但波動風險也最大,適合長期資本增值目標的投資人。
  • 平衡型資產配置,累積總報酬範圍30.92%至63.82%,年化報酬率範圍:4.14%至7.71%,股權資產占比越高者,長期報酬越亮眼。不同風險等級的配置展現各類型投資者的合理回報預期。
  • 債券型ETF(BNDW)累積總報酬11.8%,年化報酬約1.7%,在六檔ETF中表現最低,雖報酬最保守,但提供極低波動與穩定現金流,符合避險資產的特性。

年均波動與最大回撤:穩定性揭示心理承受極限

三項關鍵觀察如下:

  1. 波動與回撤與股權比例正相關
    • VT年均波動達 19.43%,最大回撤 34.24%,雖長期回報亮眼,但中間可能需承受近三分之一資產價值的暫時損失。
  2. 平衡型資產配置具防禦性
    • 四檔平衡型ETF年均波動介於 7.52% 至 15.18%,最大回撤介於 18.93% 至 28.38%,分散配置讓投資人更能安心持有,降低在市場低點恐慌性賣出的可能性
  3. 債券型ETF展現逆風中保值特性
    • BNDW波動率僅 5.1%,最大回撤 17.21%,除2022年股債雙跌外,多數時期都提供防禦性支撐,是投資組合穩定基礎。

收益風險比:收益與風險的綜合評量

數據顯示,AOA(80%股票/20%債券)的配置提供了最佳的收益風險比(10.43),尤其適合中長期投資者。這也驗證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中,適度分散配置可以在不犧牲太多報酬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整體風險。

中期績效小結:

這近七年的數據說明了關鍵觀念:市場走勢難以預測,選擇全球資產配置策略能使投資者在大多數市場環境中保持理性與穩定。

不同投資工具的表現特性為不同生命階段的投資人提供了明確的資產配置參考:

  1. 年輕投資人(投資期限20年以上):以VT為主,善用時間換取高報酬,即使遇到短期大跌也有足夠時間回升。
  2. 中年投資人(投資期限10-20年):可選擇積極型的AOA,獲取資產增值機會,提供最佳的風險調整後報酬。
  3. 退休前期投資人(投資期限5-10年):建議以AOR為核心資產,平衡增值與穩定,可搭配部分積極型的AOA。
  4. 退休與保守型投資人:以保本為主,建議配置以AOR為主,並搭配部分穩健型的AOM。
  5. AOK資產規模較小不到一億美金,且股票僅佔3成過於保守,資產成長有限,流動性風險較高,不建議作為主要投資工具。

結論:全球資產配置的智慧與實踐

2018年至2025年的全球金融市場,歷經了從史無前例的疫情危機、通膨飆升到關稅大戰等多重考驗。這七年的實證數據不僅驗證了多元化資產配置的價值,更為投資者提供了寶貴的市場智慧:

  1. 配置優於預測:即使是最頂尖的市場專家也難以長期精準預測市場走向,而堅守全球多元化資產配置策略的投資者,卻能在波動中維持穩定成長。
  2. 風險與報酬的平衡藝術:投資不僅關乎追求最高報酬,更重要的是尋找個人風險承受能力與報酬期望之間的最佳平衡點。
  3. 時間是投資者最強大的盟友:長期持有資產的複利效應遠超過短期市場波動的影響,耐心和紀律是投資成功的關鍵因素。

成功的投資策略,不在於追求最大化的報酬,而在於打造一個能夠安心持有、穩定成長的投資組合。這是全球資產配置的核心價值,也是每位投資者應該追求的終極目標。

留言